煤炭是我国能源消耗的主体,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煤炭利用产生的碳排放约占化石能源消费碳排放的70%以上。1月4日,重庆日报记者从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地质队获悉,由该地质队创新提出的动力煤地下原位燃烧及碳封存技术即将进入中试试验阶段。该技术可有效避免地下水疏干,大幅降低采煤碳排放,并能安全开采利用1千米以深的煤炭资源。
什么是动力煤地下原位燃烧及碳封存技术?地质队正高级工程师周中成介绍,传统的煤炭利用方法需要将煤炭开采出来,再运送到电厂等进行燃烧利用。这一过程容易造成煤炭采空后地下水疏干,对环境影响较大,并且煤炭在脱硫、燃烧等过程中,还会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等,造成很高的碳排放。
而动力煤地下原位燃烧技术集成并创新应用了页岩气、煤层气、煤炭、石油、发电、碳封存等行业的先进技术,可让动力煤在地下原位进行燃烧产热。再通过管道进行热交换采热、热发电利用。
同时,该技术可以将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气体首先封存在燃空区,逐步通过周围地层及地层中的咸水吸收、固化并永久封存,实现动力煤的极低碳排放至零排放利用。
这一技术将如何应用?周中成介绍,该技术分为三个部分。首先向拟选定燃烧煤层中钻取一口“U”型井,埋设输气管道和热交换装置,利用输气管道向地下煤层中不间断地注入氧气,再通过点火装置进行煤炭地下点火,实现煤层原位持续燃烧。
其次,利用“U”型井内管注入热交换液采热,主要用于发电、供热或其他工业利用。
最后,煤炭原位燃烧产生的废渣直接留在地下燃烧空腔内,产生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气体封存在燃空区。
“煤炭原位燃烧等技术已经是行业内的成熟技术,得到了安全应用。我们将多种技术集成后,可实现煤炭燃烧采出能量,不再采出实体物质,并最终实现碳封存。”周中成说。
这项技术也获得了国家层面的肯定。据了解,年12月,该项技术获科技部举办的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优秀项目奖”。年,技术团队申报了该项技术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4项,其中3项实用新型专利已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
地质队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是一项具备颠覆性的创新技术,目前距离启动中试试验还存在资金缺口。欢迎社会各界特别是能源行业的企业、研究机构等共同参与技术中试试验,助力煤炭行业绿色低碳发展。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50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