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期人物
程健林,年生于江苏常州溧阳市,年入职江苏方天电力技术有限公司,成为了一名煤炭分析工程师,从事煤炭质量检验测评工作。
平时,同事都喜欢称呼程健林为“小胖”。工作10年,小胖练就了一双巧手,业内人都知道,他的双手就是“尺”,守护了全省发电用煤质量检测工作的权威。他通过创新操作法将“灰头土脸”的煤炭采制样这一基础工作,做成了行业标杆。
▍点击视频,跟着“测评师小胖”一起,了解陌生而有趣的“煤炭采制样”。
“请问你们公司有元素碳质量检测的CMA(中国计量认证)或CNAS(国家实验室认可)资质吗?”
“都有的,送检时您和客服人员说下就能加盖认证章。”
4月6日,程健林接到江苏一家发电企业的咨询电话,耐心地进行回复。
今年3月,生态环境部要求,自4月1日起,发电企业每月要通过具有CMA或CNAS资质的检测机构对碳元素含量等参数进行检测,以进一步加强温室气体排放管理。
近日,程健林所在的方天公司检测实验中心已接到多家企业咨询,相关业务也更加繁忙了起来……
左手挂断电话,程健林又忙起右手的活儿。
研钵中的煤灰逐渐被研细至0.1毫米以下,他把煤灰倒入玻璃板并滴入数滴粘合剂,接着用小尖刀将其铲入模具中,手指灵活地上下翻飞,压实、定型、取出、移放,一连串动作行云流水。
不到1分钟,一个高约2厘米、锥尖完好、棱角分明的灰锥就诞生了,静待风干被送入仪器检测。
从业10年,这样的灰锥,程健林做了上万个。“烧灰、研磨、配液、滴液、压锥、取锥、移锥、测样”这8步已成为了他的肌肉记忆。
年,刚毕业的程健林来到方天公司,就被分到了检测实验中心煤组。一入职,他就被师父吴锁贞安排学习制作灰锥。作为一个“粗枝大叶”的男孩子,这“绣花”般的精细活可让他愁坏了……
什么是灰锥?
煤炭,常被喻为“工业的粮食”,在火力发电行业更是如此,其质量关系设备的安全高效运行,更是电厂主要的成本支出,一吨不同质量的煤价差可达-元。因此,煤炭质量检测对于发电企业至关重要。
据了解,受检煤炭首先要在电厂经采样、制样,再被送去实验室经高温烧制成近零杂质的煤灰,最后制成底边长7毫米、高20毫米的正三角形锥体,对其进行物理和化学特性分析,从而评判煤质。这种人工压制的正三角形锥体就是灰锥。
吴锁贞告诉程健林,制作灰锥是检测煤灰熔融性的第一步,只有符合标准的灰锥才能在仪器中测得准确的变形、软化、半球、流动4个特征温度,这也是判断煤炭质量和特性的重要数据。
这项工作没有捷径可言,要靠日复一日的练习。
▍程健林将灰锥放入测试仪。
入职时,恰逢盛夏,程健林手上容易出汗,于是他就在光滑的研磨杵上端缠了胶布,减少滑腻,然而进行到将灰锥从模具中取出这一步时,他的手总是会抖,脆弱的锥尖一旦破损,整个流程就功亏一篑,极其磨炼人的耐性。
程健林默默观察前辈们的操作,暗暗琢磨技巧,工作之余,他还通过转笔、练习扑克牌魔术等方式来提高手指的灵活性和稳定性。
▍程健林正在制作灰锥。
起初,程健林制作的灰锥经常返工,如今,经他之手的灰锥都是一次成型,完美符合标准。小小的灰锥,让程健林尝到了努力后成果的甘甜。
“每次看见同事们敲着代码坐在办公室,个个衣白领净,而我总是一身煤灰……”刚进检测团队时,程健林偶尔也会感觉心里低落。
年轻人心里藏不住事,工作半年多,程健林忍不住向师父吐露:“煤炭采制样这个活又脏又累,还出不了成绩,我是不是要一直干这个?”
▍程健林在师父吴锁贞(右)指导下开展实验。
“你知道煤炭采制样偏差占我们整体检测结果偏差比重是多少?96%。所以更需要你来把控这个最基础、最基本的环节,保证结果的准确性。而且,年轻人为什么不能沉下心做些有意义的事,争取实现一些突破?”
吴锁贞见程健林有所体悟,又继续说:“正好最近有电厂找我‘断案’,你跟我一起去。“
吴锁贞说的“断案”,就是利用技术对争议煤样进行评判。前来求助的电厂采购了2船共10万吨褐煤,然而这批煤在入厂检测时,买卖双方检测的热值差远高于合同中千卡/千克的要求,电厂拒绝支付购煤款项。
▍程健林在电厂采样工作现场。
吴锁贞带着程健林通过现场分析双方的煤样采、制、化全过程记录,很快发现了端倪:双方在全水分测定和氢值测定时使用的方法不一样。“虽然两个方法不同,但都符合国标,为什么最后会差这么多?”程建林不解地问。
“这两个数据单独看影响不大,但在后期计算时,加上一些系数就可能引起较大偏差。”吴锁贞把这两个影响因素剔除,通过仲裁方法复测,换算得出热差为30千卡/千克,买卖双方心服口服,圆满解决了这起千万元合同的纠纷。
这一次干脆利落的“断案”,让程健林对吴锁贞钦佩不已,更让他认识到自己工作虽然看似细微,但最终出具那一页报告的背后,却背负了万吨煤炭质量检验的重任。
据程健林介绍,在煤炭采制样工作中,往往一批上万吨的煤,制备出来送上实验台的煤炭样品仅50克左右,而大部分分析项目所用的煤灰不超过1克。想要采样和制备出有代表性的那50克煤样,过程也十分复杂。
▍程健林采用二分器对煤样进行缩分。
“我们当时需要对近5万吨的煤进行采样,为保护输煤皮带和辅助系统的电机,中间不能歇,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程健林依然清楚地记得第一次到电厂现场采样的场景。
煤炭采样,需要人工和机械同步配合,为了把样品磨碎,在人工采样时需要用到重达73公斤的大铁锤。程健林常拿自己胖胖的体型开玩笑:“长得胖,那是职业需要,挥大锤子就需要咱这样的体格……”
在一次次电厂采样中,程健林发现,现场煤炭采制样方法五花八门。原来,煤炭采制样工作环境差、强度大,从业人员普遍学历低、年龄大,操作主要依赖经验,国家标准也并未对操作流程给出具体的要求,加之每个人的习惯不同,时间长了难免出现误差。这时,一个词浮现在程健林的脑海——对标。
▍程健林用钢球碾对煤样进行人工破碎。
一闪而过的灵感被程健林牢牢抓住,从现场回来他就想,能不能制作一个直观的、标准化的操作视频,作为对电厂采样人员上岗培训的指导素材。
想法有了,如何实现?
年,借着公司青年职工创新项目的机会,程健林创立了《高效节能的新型标准化煤炭采制样操作法》项目。为收集数据资料,程健林一个电厂一个电厂跑、一台机组一台机组研究,不停地交流、整理、总结,在纷繁的数据里寻找蛛丝马迹的规律,度过了无数个不眠夜。
△在全省发电企业洁净煤业务技能竞赛中监考。
△征求江苏煤炭检验检测地方标准编制意见。
制作完标准操作法培训视频后,程健林和煤检团队争取到行业主管部门的支持,把标准培训纳入了岗位证培训科目,还以竞赛的形式鼓励业内人员积极参与,推动了该操作法的施行。如今,该操作法已在江苏各大发电企业广泛应用,成为必不可少的操作规程。
▍年,《高效节能的新型标准化煤炭采制样操作法》获评江苏省职工十大先进操作法。
十年磨一剑,如今,程健林已不再是那个懵懂的小胖。近年来,他和团队一同参与了7项行业标准的制定,并先后受邀参与全省、全国行业技能竞赛的培训和和裁判工作,深得行业认可、客户信赖。
手中握的是最脏的煤样,心中怀的是最纯的理想。你就是脚踏实地、不平凡的追梦人。
-End-供稿:许馨妍刘云杰(方天公司)责编:许阳青校对:李堃/———————————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