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时代,最受益的行业是钢铁和水泥。
犹记得,年的世纪大牛市中,钢铁、水泥、煤炭、有色金属等行业股票动不动就是几十倍的涨幅,涨得人怀疑人生。
那么在科技当道的年代,什么上游行业比较受益呢?
去年大热的几个行业,不知道你是否还有印象:芯片、面板、光伏电池、LED照明。
芯片行业仍处于概念落地的阶段,还没有诞生明显的产业龙头,这里就不说了;
其余三块,面板龙头京东方、光伏龙头隆基股份、LED龙头三安光电,都在去年的热潮中获得了翻倍的涨幅。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
以“硅”原料为加工对象的下游产业链,统称为“泛半导体”行业。
可以说,我们这个时代,科技进步的主旋律之一,就是围绕着对“硅”的认识不断加深而演化的半导体应用扩张。
这就让我们对硅原料行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
在浙江的慈溪市,有一个小镇,名为长河镇。
长河镇号称“草帽之乡”,古有诗云,“十里长街无闲女,家家都有编帽人”。
这里曾是个男耕女织的桃花源,而在年,一名不甘心贫困的年轻人,罗立国,问乡邻借了2万元,租了6间农舍,招来8位编帽的农民,开始了创业。
这便是合盛硅业(SH:)的前身,慈溪市申谊工艺品厂。
创业的艰辛就不多说了,总之结局是令人艳羡的,第一年企业产值便达万,年进军房地产,同样大获成功。
不过,就在年,全国房地产市场刚刚进入高潮的时候,罗立国抽身而退。
这个决定,曾经让他的朋友们纷纷表示看不懂,“市场大好的时候,为什么要退出?有钱不赚不是傻吗?”
罗立国微笑不语。
在他的内心蓝图里,一个更宏大的产业天地已经徐徐展开,那里的芳华,等待着激情绽放。
这便是硅原料产业,大到半导体,小到橡胶、树脂,需求无边无际,然而在那个年代,这行业仍处于混沌初开的时节。
能够在每一个浪潮爆发之前,就认识到其价值的人,并愿意孤注一掷全身心投入的人,都是时代的智者。
2
十几年过去了,今时今日的合盛硅业,已经是硅产业的绝对霸主。
比如在工业硅市场,合盛的年产能达到35万吨,占据行业内18%的份额。
而在年,当额外的40万吨产能投产后,预计份额将达到行业的三分之一,成为名副其实的独角兽。
你可能会有疑惑,硅原料行业是个很高技术门槛的领域吗,为什么合盛能够一家独大呢?
难道别的公司就没有产能扩张的冲动吗?
告诉你们一个秘密,事实上,合盛并没有什么独家的生产工艺,这个行业的加工方法其实所有公司都是一样的。
秘密在于合盛的生产基地位置——新疆石河子和新疆吐鲁番鄯善县。
咦,奇怪了,一个浙江商人,为什么要不远万里跑到新疆去开厂呢,那里的资源是有什么独特性吗?
看看工业硅的生产流程,你或许便明白了:
在工业硅的生产成本里,第一是原材料采购,第二是电力支出。
尤其是电力,这块的成本占据了超过一半的比例,因此这个行业的竞争,关键的就是对低成本电力资源的获取。
我国电力成本最便宜的地方,有两个,第一是西南,第二是西北。
西南胜在水电资源丰富,但水电的生产存在着季节性的枯水期问题,这个时期由于电力供应下降,产能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相比之下,西北主要靠火电,全年无间断供应。
另一方面,新疆由于地处偏远,煤碳运到内陆去需要加上一大笔的运输费,导致竞争力低下,根本卖不出去。
这里的煤价,只有全国平均价格的一半以下。
合盛正是看中了新疆的煤价优势,以及当地丰富的石英石(硅矿)资源,率先布局建厂。
当产能规模上来之后,大量采购又获得了进一步的煤炭议价权,比如年,合盛的煤炭采购价比当地价格要低了7.3%,比全国要低了68%。
如此的成本优势,对同行来说简直就是碾压式的,你让别人怎么竞争嘛?
或许你又会想了,既然硅原料的加工如此简单粗暴,难道别人就不会也跑去新疆建厂,一路照搬取得成本优势,和合盛分庭抗礼?
想法是美好的,要实现它恐怕就难于西天取经了。
且不说这是一种高能耗行业,如今环境下能否通过环评、真正落地;
你再看看合盛十几年来扎根新疆,和当地的供应商,政府,煤矿,下游客户,积累起来的紧密关系,恐怕新玩家就得打退堂鼓了。
我们来看看客户名录:
(1)江苏中能(现属保利协鑫)——中国最大、世界第二的能源服务商;
(2)山东东岳——国内有机硅行业第一梯队企业;
(3)瓦克化学——世界有机硅行业领军企业;
(4)之江新材料——中国密封剂行业第一企业;
这种和下游行业龙头紧密的合作关系,可不是竞争对手一朝一夕可以替代的。
如果你不能替代,那么你的产能规模就永远上不去,生产成本跟合盛的差距就会越拉越大,最终巨额的亏损将把你拖垮,逼着你含泪退出。
3
在工业硅的生产过程里,还有一个环节不得不提,石墨电极。
还记得年疯狂上涨的石墨电极价格么?
还记得那只,一个月内被爆炒涨了3倍的方大炭素股价么?
事实上,石墨电极不仅仅用于电炉炼钢,在其他冶炼行业的需求也是存在的,比如硅冶炼。
那么问题就来了,石墨电极的价格暴涨,会不会给合盛带来负面影响呢?
Toonavie,你所想的,合盛早就想到了。
很早以前,合盛就布局了3万吨的石墨电极产能,全部自产自用,未来还将有新疆鄯善隆盛在建项目的7.5万吨产能,即将完工。
你算一下,炼一吨硅大概需要-KG石墨电极,炼硅用的普通石墨电极现在市价在6万一吨。
外面的石墨电极在去产能的大背景下,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有钱也未必能买得到。
对于合盛来说,早早的就布下的这个局,无论是自用强化竞争力,还是对外出售形成额外利润点,都是稳赚不赔的生意啊。
4
说完工业硅,咱们再来看一下有机硅。
有机硅是工业硅的下游,使用广泛,从粘合剂到橡胶手套,从建筑、纺织,到机械、化工,身影无处不在。
比起工业硅绝对老大的霸主地位,合盛33.5万吨的有机硅产能,在这个市场里只能排到第三的位置,市场占有率大约15%。
好像没有那么惊艳耶?
别看当下,要看趋势,下面这张表会解答你的一切疑问。
发现了没?
我国的有机硅产能还处于很分散的状态,合盛在3年前也算不上有多大的规模优势。
不过自年之后,合盛便开始了发力,连年扩产,到年的时候,新增产能已经是业内最大。
相反,某些二三线的厂家已经选择停产退出了。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呢?
说到底,有机硅跟工业硅一样,是一种技术成熟,同质化竞争,规模成本为王的产品。
在国外,经过几十年的残酷较量之后,整个行业只剩下了5家企业生存下来,道康宁(84万吨)、迈图(45万吨)、瓦克(44万吨)、信越(35万吨)、KCC(11万吨)。
中国也不会例外。
同质化的必然结果,就是价格战,规模小的和成本高的亏损退出,只有强者能生存。
合盛虽然不是目前规模最大的,但他有着其他所有对手都无法企及的成本优势。
有机硅最大的原料成本是什么?工业硅啊,合盛作为这个领域的霸主,成本优势碾压同行,毛利率的差距能够高达10%。
比如上面表里,有着25万吨产能的山东东岳和内蒙恒业,好歹也是二线厂家了,但他们的原料采购来源便是合盛。
如今,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硅行业的整个上下游价格都在涨。
比如年11月,日本信越化工就宣布,将在全球范围内提高其有机硅的价格10%-20%;
又比如,有机硅产业里的重要中间体DMC(碳酸二甲酯),近期价格一路创新高:
跟他的对手们相比,
新安股份(SH:,17万吨DMC产能),兴发集团(SH:,9万吨DMC产能),三友化工(SH:,10万吨DMC产能)。
合盛的DMC产能高达18万吨,再次领跑,优势明显。
再加上环保督察所带来的小厂退出,让合盛几乎可以肯定,将成为本轮行业复苏最大的赢家之一。
5
年11月下旬,合盛上市不满一个月,一篇名为“合盛硅业负债56亿,银行借款18亿”的文章,被媒体疯狂转发。
言下之意很明显,这是一家靠财务造假、带病上市的企业,霎时间鸡飞狗跳,股价一路向南。
事实真如传言所说么?
如果你愿意深入分析合盛的资产负债表,就会发现其存在着大量的应付票据和应付账款,截止年三季度分别为22.18亿元和17.38亿元。
应付票据和账款,是什么鬼?
看清楚了哦,这是对上游供应商的欠款,而不是借款。
18亿的欠款,是合盛无力支付么?
当然不是了,合盛早就将库存卖给客户了,资金早已回笼,但就是压着,不支付现金给供应商。
这实质上,是一种对客户的占款能力的体现,一般只有在行业内具有极强议价权的龙头才掌握的能力。
如果真像那篇文章所说的,合盛的财务有着那么多的硬伤,以严格为标准的新一届发审委,会不把他的脸打肿?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3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