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你知道白居易在这首诗中描写的是什么人吗?没错,正是古代的卖炭翁,这里的碳正是他用南山所砍的柴烧制而成的。
明亮的炭火这里的碳似乎和我们理解中的煤炭有些不一样,毕竟大家印象中煤炭都是埋在地下的。那么,埋在地下多米厚的煤层是怎么形成的?煤炭形成都需要哪些条件?如果植物是基本原料,可远古地球上真的存在这么多植物吗?我国古代采煤有哪些成就?
多米厚的煤层是如何形成的
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能源,煤炭一度在人类的科技文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虽然如今因为它会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而被许多人“指责”,但是煤炭在人类的历史当中依旧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开采出来的煤炭所以,大家虽然嘴上说着不再使用煤炭,但是在靠谱的新能源出现之前,煤炭对于人类还是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的。这就不得不抛出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煤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多米厚的煤层到底是夸张叙述还是确有其事呢?
还真的有这种巨厚的煤层,比如在内蒙古海拉尔盆地的呼和诺尔凹陷地层当中,其地层年代包括了寒武纪、泥盆纪、侏罗纪、白垩纪、新近纪和第四纪。在这个古老的地层当中,煤层的厚度确实超乎想象。
开采厚实的煤层从钻探记录情况来看,含煤地层发育19组煤层。大磨拐河组含发育9个煤层组,煤36层。含煤地层厚度最小3.13m,最大.25m,平均.78m。
当然这之中煤层的厚度根据位置的不同也有所差异,但是确实存在厚度达到多米的煤层,这并不是夸张的说法。
采煤现场煤层的形成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多米厚的煤层可能经历了几个地质历史时期。那么,煤的形成和哪些因素有关,过程又是怎样的?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原来煤炭的形成往往受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的共同影响,那么它们都是怎么影响煤炭或者促使其形成的呢?接下来就逐个聊聊。
煤矿开采地首先来说说堆积作用,这一过程需要大量的植物遗体参与,具体又可分为原地堆积和异地堆积。原地堆积是主要类型,通常指植物遗骸没有经过流水或者风的搬运,就在原地慢慢堆积了。异地堆积主要是通过流水搬运,比如我国华北平原的煤炭,就是通过西部高原河流带来的植物堆积而成的。
煤层的形成其次就是生物作用,这里的生物主要指微生物,它们会寄生在植物遗骸当中“呼吸”然后分解植物,然后形成新的有机体。值得一提的是,煤层中的瓦斯气体就与微生物的分解有着密切的关系。
最后是化学作用和物理作用,化学作用会让煤碳当中的分子结构更加问题,对于煤层的品质高低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而物理作用其实早期是流水搬运,后来是煤层成岩的沥青化作用,让煤炭朝着无烟煤的品种走去。
不同品质的煤炭此外大家知道吗,不同植物形成的煤炭类型也有着很大的区别。比如古生代的石炭纪和二叠纪时期,那时的植物遗骸主要是孢子植物,在这种情况下煤炭的种类就是烟煤和无烟煤两种。而到了新生代的第三纪时,由于植物遗骸变成以被子植物为主了,主要煤种就变成了褐煤、泥炭等等。
不同种类的煤炭的形成由于上文我们说了植物遗骸的堆积作用是导致煤层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所以植物的遗骸越多就意味着煤层越厚。那么,多米的煤层存在就意味着曾有那么多植物遗骸堆积起来了,可是远古地球上真的存在这么多植物吗?
树木丛生的石炭纪
当然是有的,虽然绝大多数人只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1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