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一项泄漏的法案,德国作为环境领域的先驱,其环境政策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倒退。
德国正准备修订该法案,废除该法案中提到的“到年前实现能源工业的碳中和”的目标,德国议会已经批准了这项改革。
此外,德国政府此前也模糊了煤电厂何时关闭,因此煤和燃油发电设备可以重返德国市场。
德国是欧洲最强大的国家,在推动欧盟绿色发展进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俄乌之战之后,德国却屡屡遭遇环保问题,这也是欧盟当前面临的能源问题。
德国在环保上的挫折
德国新的政府在十二月许诺加速煤炭电力的淘汰。新的政府由现任首相朔尔茨所率领的社民党、绿色环保党以及亲商业的自民党组成。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默克尔在位期间,该目标的实现时间定在年。
但是上个月俄罗斯的一条主要输往欧洲的天然气管道北溪1号由于缺少了关键部件,导致运输能力下降了60%,这让欧盟国家非常不安,德国也宣布了天然气的二级戒备。
因此,德国副总理和经济部长哈贝克宣布,为了不依靠俄罗斯的天然气,德国将会大量增加煤炭发电。
哈贝克是绿色组织的领袖,他的这一表态也标志着德国绿党重新走上了煤炭这一污染最重的矿物能源的道路。
重开煤是不得已的选择,如果没有能源,家庭和企业都会遭受沉重的打击。德国巴斯夫公司之前就警告称,若天然气供应不足,该公司最大的路德维希港将彻底停工。
德国要想让产业继续停滞不前,就必须把目光投向高污染的煤。
欧洲倒退
俄乌战争爆发之初,欧盟就提出了一个雄心勃勃的“REPowerEU”项目。按照这一方案,到年,欧盟将会把40%的可再生能源增加到45%,到年,不再依靠俄罗斯的矿物燃料。
但是,该方案在欧洲联盟的能源部长上个月举行的一次会议中被大量修订。可再生能源的目标仍然是40%,而到的能耗指标则由13%降至9%。
另外,七国首脑们在七国峰会上又一次就气候问题进行了谈判,通过在国外的矿物燃料项目上进行投资来缓解本国的能源紧张。
另外一个“打脸”事件就是,上周,欧盟议员们再次给天然气和核电加上了绿色标签,以防止由于环境保护而导致的资源短缺。
欧盟在环境政策上的整体倒退,也是无可奈何的权衡。
欧洲理事会的副会长弗朗斯·蒂默曼斯上周警告说,欧洲在这个冬季将会面对非常激烈的、破坏性的冲突,因此在不久的将来,矿物燃料的使用将会是一个非常危险的问题。
他说:“如果由于能源短缺,整个社会就会陷入矛盾,环境保护的目标也就成了空谈。”我们必须保证这个冬季到来的人不会觉得冷。”
煤碳:一种临时措施
欧洲人的主意不错,用煤代替俄罗斯的天然气,但是,由于俄罗斯是欧洲最大的煤产地。
据国际能源机构称,欧洲从俄罗斯进口的动力煤炭约为万吨,占到全球总进口量的70%,而德国、波兰对俄罗斯的依赖尤为严重。
理论上,由于煤的长途运输比天然气要便宜得多,欧洲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把煤的采购量提高。
然而实际上,各国的煤炭在能源、挥发性有机物、灰分和其它杂质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别,欧洲目前的煤炭产业主要是为俄罗斯提供优质煤炭而建造,如果换成其它地区的劣质煤炭,那么这些发电机的燃油价格就会水涨船高。
就算欧洲国家愿意为其他煤炭付出更多的代价,又有什么人愿意出售?
除了俄罗斯,欧洲的传统煤矿国家如澳大利亚、南非、哥伦比亚等,由于电力短缺、铁路受损等因素,其出口量在短期内已达高峰,短期内很难继续增长。
世界上最大的煤出口国印尼或许会成为欧洲的一个新的选择。德国在此之前曾向欧洲发电站提出了1.5亿吨的大订单,但由于其煤品位较低、灰质较高,因此欧洲电厂一直对其不感兴趣。如果现在强行使用,将会增加成本,正如之前所说。
此外,欧洲人在经历了碳中和民意的“洗脑”后,还能忍受多久?
不论从哪个角度来看,煤碳都是一种权宜之计。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3074.html